个人简介

姓名:杨潇
性别:男
民族:土家族
籍贯:湖南张家界
政治面貌:中共预备党员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年级班级:2020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班
座右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事迹简介:杨潇,男,中共预备党员,吉首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吉首大学民兵预备大队队员。平时生活中他一直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其社会实践先进事迹被中国青年网以《新青年兴家乡:大学生助力家乡发展》、《生于农村,但不止于农村》为题报道,并被中共湘西州委宣传部聘为湘西州“扫黄打非”·网络安全宣传员。
“芙蓉学子·社会实践奖”申报材料
——杨潇
杨潇,男,中共预备党员,吉首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吉首大学民兵预备大队队员。平时生活中他一直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其社会实践先进事迹被中国青年网以《新青年兴家乡:大学生助力家乡发展》、《生于农村,但不止于农村》为题报道,并被中共湘西州委宣传部聘为湘西州“扫黄打非”·网络安全宣传员。
曾被共青团湖南省委员会学校部授予“湖南青马在线优秀学员”荣誉称号,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张家界市永定区抗疫“优秀志愿者”,荣获“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两次)、吉首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两次)、“优秀组织者”、“优秀工作者”(两次)、“优秀共青团干部”(两次)、“优秀共青团员”、民兵预备大队“优秀教练员”、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三等奖等国家级荣誉1项,省级3项,校级27项,院级9项。暑假期间组织带领吉首大学“小杏仁”社会实践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入围“三下乡”全国“百强团队”、“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镜头中的三下乡”等评选活动。连续两年专业综测排名前列。基于我国结婚率严重下降的社会情况,我和团队调查社会各类资料,对周围群众进行相关采访,结合所学专业特色最终完成的“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适龄未婚青年可视化分析及建议”获得第十五届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赛区二等奖,并成功参加国家级决赛,也为如何解决社会结婚率低下这一难题做出一定贡献。
以躬行之脊担青云之志
“以人名校,以业报国”、“凤飞千仞,薪传八方”寄予吉首大学学子成才报国、服务社会的殷切期望,是与时代共脉搏、与群众齐一心的佳许。作为一名吉大学子,他深明其理,并以之践行。在校内,他坚持立足本校、服务本校,成为一名学生实践者;于社会,他竭尽自己所能,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报答社会,成为一名社会公民践行者,以己之力奉献社会。
全面发展,磨砺责任之性。
他于预科至至今期间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工作,秉承“全心全意服务同学”宗旨,发辉桥梁作用,让老师的关心与同学的心声无阻碍的畅通连接。预科期间担任院团总支副书记(学生),现担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主席。曾主持开展“湖南省乡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大调查”、“湖南省关于乡镇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调查研究”、吉首大学2019年民族文化艺术节——“民族风情展”、吉首大学第四届微笑吉大之“忆百年党史,看富强之路”等,自预科任职至今共主持开展校院级活动89次(预科46次,大一3次,大二21次,大三19次)。活动反响热烈,获领导和老师表扬。他深知在其位谋其职,在工作中积极行事,有条不紊地管理并带领其部门协助学院工作,秉持着“服务学院 服务学校”的理念,工作中尽心尽责,无论工作的大小皆落实到实处。
身着绿迷彩,心系祖国强。
军人保家卫国,伟大而又神圣,他从小便向往着“迷彩”这道不一样的颜色。大一军训结束后他便申请加入吉首大学民兵预备大队,并接受考核成为其中一员。从进入大队至今,他共参与执行升旗任务32次,疫情防控执勤21次,带军训工作4次(学院2次+外训2次)。当他头顶八一徽,身着绿迷彩那一刻,感觉身上承载着生命的全部荣光与梦想,肩负学院的重托,使命感油然而生,由于在训练过程中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学员”。嘹亮的口号在训练场上飞扬,炙热的汗水肆意挥洒,在大队里,他严格遵守纪律,肃清作风,讲究事为人先的态度,别人不能做到的,他来做!作为一名合格的四会教练员,他秉承着“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的工作态度,传承着纪律严明、谈吐文明、思想积极、能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个方面起到表率作用,给每一名新生上好“大学第一课”、做好他们的“大学第一任老师”,并被吉首大学武装部评为2022年“军训优秀教练员”。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去年暑假,他的家乡张家界不幸成为那轮疫情的两大“震中”之一,丹心寸意,皆为有情;和衷共济,以报家国。青年力量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追古溯今,都是冲锋在灾难前头,疫情期间,更应该向一线奋战人员的战疫觉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靠拢,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主动请缨担任张家界抗疫志愿者,在三十多度高温炙烤的盛夏,他和同伴对无法出示健康码的人群进行纸质登记汇总并劝返,严格排查外地返乡人员,登记卡口过往车辆信息情况,并通过中国青年网发表通讯稿《“家”有难,何能不战》,荣获张家界市永定区抗疫“优秀志愿者”。战疫千万线,基层第一线。乡镇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一直是防疫攻坚战的焦点问题,他与吉首市河溪镇团委副书记结合当地(张家界、吉首)的抗疫经验,针对“关于乡镇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调查研究”展开实践调研,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立足湘西,服务武陵。
为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了解到武陵山区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基础设施薄弱,部分中小学缺乏计算机方面的系统的启蒙和学习的现况,开展“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湘西农村基层科普行活动,开设“少儿编程”特色课堂,推动少儿编程的普及,为学生进行“科技展”,将学院自主研发的全地形无人探测车、新型无人机以及NAO机器人带入校园,点亮了农村儿童的“科技梦”,并走进群众,走进基层,进行“网络安全”及“反诈”宣传,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团队最终发表稿件13篇,其中:中国青年网6篇,撰写调研报告5篇,其中3篇被列为优秀调研报告被中国青年网收录,他及团队的优秀事迹被中国青年网、华声在线、中人社传媒等国家级、省级纷纷报道,刊登稿件10余篇。并以“科技下乡赋能武陵山区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积极参加挑战杯大赛。
除此外,情系吉大,服务武陵,为了让大学生投入到更加有意义中的事去,他曾带领“小杏仁”社会实践调研团前往吉首市寨阳乡寨阳小学进行义务支教并在周围村落走访调研,支教活动覆盖学生人数达70人,共开设编程、科普、舞蹈、书法等九门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深受学生家长及校方好评。走访调研农户近200家,覆盖人数达800余人。团队最后发表稿件59篇,其中:中国青年网19篇;红网、新湖南等省级平台10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湘西融媒等州级稿件3篇;今日头条、大学生网报等校级稿件17篇;院级稿件10篇;产生实践调研报告15篇,其中7篇被中国青网所报道。在此次实践中以中国青年网通讯稿《生于一隅,但不困于一隅》记载个人事迹。同时其社会实践先进事迹被中国青年网以《新青年兴家乡:大学生助力家乡发展》、《生于农村,但不至于农村》为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