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前路,侃侃而行
李至宏,男,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药学专业2016级学生,汉族,中共党员,湖南郴州人,曾是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团总支副书记,现在作为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同时也是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药理实验室的重要成员。
自大一入学起,一直由本专业老师带领,进行与药学专业学术相关:动物模型建立、动物行为学研究、药效评价、功能食品设计等研究工作,完成10余项课题研究,主持3项课题,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20余项,他带领吉首大学唯一一个项目,代表吉首大学赴厦门参加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
不甘困苦,追求理想
李至宏同学出生于湖南郴州的一个小村庄,家境一般,父母都是农民,无固定的经济来源,较为特殊的是祖父—村子里的第一个知识分子。年幼的他受到了祖父的启蒙,对于知识充斥着向往,虽然那时的他对知识没有一丝具体模样,只是读书上学来学习着最基础的知识,但他期望着能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绵薄的些许力量,或许能实现一些别人难以达成的目标和理想,也就是这时不经意的想法,给他未来的一步步成长,牢固了根基。
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一个人品格的最直观体现,成才先成人,在他眼中追求梦想的前半程便是成长成为能分黑白的“大写”的人。随着不断成长,他树立了良好的“三观”,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有幸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时刻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多次在年终的党员审核中为优秀,现已成为资环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支委,负责组织院内全体支部大会、民主生活会等。
上下求索,恪守初心
为离自己的想法更进一步,学习积淀也就成为了他实现自己价值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在刚入学时,他在刚得知自己专业的老师招收学生,便不假思索的进入自身专业的实验室中学习,他清楚关是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不断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希望能在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层面锻炼自己,使得自己能够快速成长起来。
在任何一项实验,实验成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无数次的失败的惨痛经验后,才能得到些许成果,而在坚持不懈的同时,他用自己学业上获得励志奖学金、南勋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来作为实现自己科研想法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减轻父母负担。
大学的每一天:“实验室-教室-食堂-寝室”四点一线,无论是寒假、暑假、长假、周末,都属于实验室,而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给来用在了自己学术能力的提升上,直到大三回家的次数也仅有2次,这就是他的已度过的三年大学时光。虽然想家,但他认为“父母的支持和认可,或许早已将恋家的情怀化作了前进的动力”。也就是如此,他更加清楚不应该浪费大学的时光,也坚信这段大学时光会是自己寻找人生道路最重要的转折点。
他在这些所争取下来的时间里,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等各种实验环节,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请教老师,逐渐能够独当一面。完成数项科研课题,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负责有一项省级课题:一种新型湘西黄金茶枕的研制;负责有两项校级课题:骨质疏松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土家药延龄草毒性及机制研究。
汗水流过,终有彩虹
大一的他在课题申请和学术竞赛中都略显笨拙,即便是拼尽了自己的所有气力,却总是在学校选拔中屡次落选,一次次的失败经验,给他一次次蓄力提供能量。大一的他就已经参加了学校组织所有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学术竞赛,但却结果都不理想,而当时带领他做项目的学长学姐也即将毕业,他心里觉得“今年没有拿下来的奖,我明年替他们一块拿回来”。
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到了大二,他凭借“纯萃自然”项目,一路冲出校赛、冲出省赛、冲进国赛,他带领的项目成为了吉首大学唯一一个项目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
获奖是一时的,而谁也不知道中间的经历,他从年初的2月开始组建团队,到最终带领团队闯进10月份的国赛,整整8个月。一个全新的项目也就在这8个月中从无到有,平均每一天睡眠时间只有5个小时,8个月中有3个月是熬夜度过,几乎每天的课余时间都在修改项目。
在每个阶段性的比赛中,都会将之前所有文稿推翻重建,为下个阶段的比赛作足准备,而每次推翻,都意味着重新来过,没有参考,只有不断摸索,探索出一个最优解决点。在这8个月里,他不仅要考虑项目的进程和发展方向,更要兼顾整个团队人员每个人的情绪状态,或许就只是那他自己心中所下的那份决心支撑着去完成了整个漫长的比赛战线,也或许是他经常面对问题而表达的“难的事情不是一两件,解决的方法却有三四个”。
目前他获得的国家级竞赛奖项有: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所获的省级竞赛奖项有: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一等奖;所获的校级竞赛奖项有: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
在今年吉首大学荣升一本,给了作为吉大学子的他一份礼物,他为吉首大学而自豪。明年的他虽然要面对考研的高压,但依旧还会继续竞赛这个挑战,不单单是为自己,更是也为吉大而夺取更多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