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里,面对家庭突变,她体谅家人,接过照顾家人重任;在学校,她热心好学,积极参加学校活动,担任班委主动管理班级事务;在社会,她诚实文明,充满正能量传递爱心,力所能及的帮助贫困儿童。
灾难突发降临,她一夜长大承担家庭重任
易玉姣同学是湖南邵阳人,现在长居吉首,就读于吉首大学商学院。她是家里面的独生女,虽然从小家里条件恶劣,但却是在父母等长辈的关爱下长大的,不知道人生的艰难疾苦,也没为家里主动承担过什么责任。而至初中,进入到叛逆期,于是开始不听父母的劝告,执意和社会上的人员进行来往,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成熟”标志。谁知在她初一下学期,灾难突然降临在这个平凡的家庭上。爷爷被检查出白血病晚期、奶奶意外摔伤盆骨粉碎性骨折、妈妈眼疾加重双目失明。她父亲不得已必须去医院去照顾爷爷,家里面缺少人照顾。在经历家庭变故后,她有如一夜长大,开始意识到这个家庭多年来为她撑起的保护伞后隐藏的艰辛,开始承担起着众多跟她年龄并不相称的责任。她请了长假回去了邵阳,承担起家庭的日常生活。在一开始,她不知道煮饭需要多少水,不知道炒菜需要多少油,不知道洗衣服怎样才算洗干净。她也曾被油溅在手上一声不哼;也曾在吃到自己弄的难吃的饭菜艰难吞咽;也曾在晚上抱着被子哭泣。她依然坚持了下去,因为她知道,父亲已经没有余力来照顾家人。她默默的熟悉这一切,每天早上给母亲、奶奶梳头、洗脸,一日三餐,悉心照顾家人,让她父亲没有后顾之忧。她也曾在电话里跟父亲说:“我想放弃读书,我想去跟丽姐姐去广州进厂,我想为家庭分担一部分责任,家里需要我”。但她依稀记得他父亲的回复:“我不想你放弃读书,作为父亲来讲,我知道没有知识的痛苦,你只能去卖苦力,做那些又累又脏的活。现我还是想让你读高中。人只能有了知识之后,才有机会过得更好,你才能不像我一样只能做那些又脏又累的活。”挂掉电话后,她哭了,她一想到自己没能为父亲分担压力,却还要加重父亲的负担,她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样痛。自那时起,她就在心里暗暗的下定了决心,她一定要努力读书,一定要出人头地,好让她父母在晚年能过上好日子。
为照顾母亲,她决意留在吉首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毅然决然的放弃去大城市,能见大世面的机会。因为她清晰的知道爸爸要挣钱养家,妈妈需要人照顾,没有什么意外,她选择待在吉首,并把吉首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幸运的是,她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吉首大学。在高考完的那个暑假,为了更好照顾母亲,她没有选择去外面打暑假工,她在吉首步步高某一家餐厅做服务员,每月工资1800,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累,工资低,但她内心是充实的,她终于可以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为家庭尽一份力量了。进入大学,时间较为充裕与灵活,于是,几乎每天下午她都会从学校回到吉首桐油坪家中,为妈妈做几顿饭吃(她母亲在大一时被检查出换了糖尿病,需要少食多餐),晚上9点左右又从家里面回学校。大一时用同学的话讲“好羡慕她每天都能回家,能吃家里面的饭菜”。她会心一下,她想,她也羡慕她自己,因为她能很好的照顾好妈妈。她也会去图书馆查阅有关糖尿病的书籍,注意那些食物疗法。在课外的其余时间,她也做了大量的兼职:卖券、促销员、发传单、晚托老师、家教等等,赚取生活费。与此同时,读大学后的她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因为她认为回报父母,减轻他们压力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让父母为她的生活学习而担忧,经过努力她获得了专业奖学金三等奖。她虽然说能得到奖学金使她感到荣耀,但更多的是为自己能给家庭减轻压力而感到开心。
孝心传递,她愿回报社会
在大学期间,她曾和社团的小伙伴们去过敬老院,陪老人聊天,送给老人自己亲手编织的围巾;她也和班级同学多次去过州特校,送给孩子们自己亲手书写的明信片;也曾用自己少有的生活费参加了班级资助人。回到家乡,她会陪留守老人唠家常,多陪陪他们说话;她也会在家里办一个小学课堂,教他们一些英语,并尽她最大努力去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教会他们一些生活的道理。她认为参加那些公益活动最大的收获的不是他们的一声谢谢,而是她做出的努力能给他们带去快乐,能帮他们的生活做出改变,同时她也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她最让她佩服的是那些残疾儿童,从她与那些孩子的交流活动中,她认识到,他们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他们的心灵却是完整、纯洁、积极向上的。这给了她很大的力量,去面对当下这份需要她扛起来的责任。她也说,在她倾听这些老人心声后,她知道父母最需要的其实是儿女的陪伴,而不是金钱,这也让她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去照顾父母。
正所谓“孝于亲,所当执”。孝乃百善之首。她知道,在这一路上她接受过太多人的帮助,所以她希望她自己也能把爱心的这条链条传递下去。她说,她也很想做别人心目中的“小太阳”,在将来某一天也能为别人带去光明、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努力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