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喆 覃正国 陈茜姿)7月6日,吉首大学“正·悦”童乐扶助基金赞助的团队——吉首大学文传青年社会实践团在吉首市河溪小学继续开展爱心支教活动,将传统文化课程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开设了诗歌朗诵、地理忆长征等形式丰富多样的趣味课程,孩子们对此兴趣浓厚。
以诗唱情,传递爱心
志愿者吴青秀给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上的是与诗歌朗诵有关的技巧课。“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说普通话吗?朗诵和说普通话有什么区别呢?”她这样问道。对于小朋友来说,这无疑是个难题。见无人回答,她便说道:“说好普通话可以让我们和这些哥哥姐姐们无障碍交流,拉进感情!而朗诵就是加入了表演的普通话。”接着,她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首诗歌导入。诗歌中“给小鸟画谷粒让它不再忍受饥饿、给西西小朋友画双腿让他能和窗外的小朋友一同玩耍”,让孩子们在学习朗诵的同时,亦能传递爱心。
课后,吴青秀让小朋友们以这首诗为模板,创造出新的诗歌。令她惊喜的是,他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彭泽小朋友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让他们陪在我身边。”孩子天真烂漫的童语使他感触很深。“我要画一个小水人,帮助消防叔叔灭火!”“我要画一面五星红旗,因为我是中国人。”这些充满阳光和童真的话语,让她觉得,不只是她给孩子们传授知识,孩子们无形中也给自己上了生动的一课,孩子们的思想觉悟并不比我们这些大学生要差。
以为作位,解决难题
午餐时间,一名家长找到志愿者欧阳佳豪说:“我家孩子学校系统的账号好像出问题了,登不上去。”他立马放下碗,帮助这位家长。他用手机账号发送验证码,发现绑定的手机号是空号状态。使用微信账号扫码登录,发现也行不通。他持着耐心赶紧联系孩子所在学校的校长,最后得以解决。看着家长的眉头舒展开来,他也开心地笑了。“实在是太感谢你了,如果没有志愿者,我真的不知道找谁帮忙了,吉首大学的学生真棒!”她笑着说道。
对于家长很少来接的孩子们,便由志愿者一对一送回家。回家路上,志愿者与孩子们互相交谈,在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交流感情,拉进距离。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长们的一些负担。“吉首大学的学生真的很不错。我平时忙着做劳务,没有时间来接孩子,真的感谢他们。”一名家长激动地说道。
以理动人,同心筑梦
志愿者罗田甜为孩子们开展全民阅读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以《我和我的祖国》的第一个片段——开国大典为导入。影片中,林治远为了第二天的开国大典自动升旗杆不出失误,一直做实验,但是一来缺少红旗,二来缺少硒,但是林治远他们用喇叭一喊,北京城的百姓全都积极响应,有红旗的捐红旗,不知道什么是硒的就把自家的金属都拿来了。结合这一点,她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团结。此外,他还给孩子们讲述了红军长征的故事片段,中央红军从出发时8.6万人到抵达甘孜后仅剩下的2万多人,尤其是湘江战役,烈士鲜血染红了湘江,当地百姓中便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通过这个故事,她教育孩子们一定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学习读书,以后报效祖国,回馈家乡。她将理论知识融入故事中,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想,将浅显易懂的道理与理论知识结合,为孩子们筑造云上思想课堂。
以行增信,续写情怀
短期的支教活动里,志愿者们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教育关爱的故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自己所长,尽自己所能,与孩子们同心筑梦,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用粉笔传授知识,用微笑传递温暖,用陪伴传衍真情。
图为小朋友们与志愿者的课后合影
图为小朋友与老师进行朗诵表演
图为志愿者在与家长交流
图为小朋友正在进行阅读
备注: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