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吉首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综合服务团前往洪家关白族乡回龙村送温暖。 |
本网讯(通讯员 吴悔 岁誉雅)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愿意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是一缕阳光,你是否愿意照亮一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星,你是否愿意点缀夜空。
7月10日,吉首大学2017年“走进武陵山”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综合服务团步行6.1公里,前往洪家关白族乡回龙村送温暖。
一束阳光,照亮一份孤独
回龙村是一个充满渴望的村庄,回龙村的村民也充满着渴望。
“你好,我们是吉首大学的学生。如果你们有家电损坏或身体不适等情况,你们可以到村部,那里有我们学校的专业人员可以帮到你们。”志愿者们走访乡村,挨家挨户为村民们送去温暖。村中有一户人家,门半掩着。阳光透进一缕,照耀着坐在门口的老奶奶。察觉了我们的到来,老奶奶低垂的头微微上抬,闭着的眸子微微睁开,好奇地望向我们。得知我们到来的目的,她告诉我们家里的风扇与电锅坏了几年。她颤颤巍巍地起身,扶着凳子朝内屋走去,一名志愿者立即踏进屋内,搀着老奶奶向前走去。屋子虽大,却是空荡荡的,只有一张木桌、几张木凳以及角落里摆放的一些布满灰尘的杂物。一位同学捧着维修物件从屋内走出,那是一个黑漆漆的圆形的物件,依稀可以看出的确是一个电锅。“奶奶,我们还需要去下一户人家,就先走了,修完后再给您送回来。”我们道别往下一户人家走去,老奶奶却突然叫住我们,“我有三个孩子,都在大城市工作……”她的脸上带着些许骄傲的表情,却也有些无奈。因为语言不通,几位同学没有听懂,只是对着老奶奶尴尬的笑一笑。老奶奶脸上骄傲却落寞的神情与几位同学迷蒙的眼神交织进入心中,让人有些心酸。头顶的阳光照耀在脸上,有一种想要落泪的冲动。
回程之路,默默无语,静静沉思。我们能够为村民们做些什么?当我们在为农村的变化欢呼雀跃时,现代化建设的另一面也逐渐显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城市,将从岁月中走出来的父母留给了贫困的乡村。也许在这武陵山区中,我们的力量太过薄弱,不能给每家每户做服务,不能够陪伴到每一位老人。但我们希望通过志愿活动,回龙村能有一点点不一样,这些老人能够在我们身上看到远方的孩子的影子,缓解对孩子的思念。
头顶阳光灿烂,可却让人潸然泪下。
一件白大褂,是一种责任
穿上白大褂,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另一个自己拥有沉着、冷静、仁爱……
村民闻讯而来,志愿者们为村民做艾灸、推拿,发放药品,讲述生活医疗小常识。一位妈妈抱着小宝宝也来到了村部,宝宝清澈的眼睛好奇地望向志愿者,咿咿呀呀的叫着,小嘴里吐出点点小泡泡,好不欢快。一位志愿者为小宝宝做了补脾、泻<肝>、补肾等一系列儿童推拿。宝宝捧起了志愿者的脸,往志愿者身上靠近,突然,他亲了志愿者一口。“可能这孩子是在这样跟我们说谢谢吧,我们来给他们治病,这些村民们都很开心!”志愿者不好意思地说道。
一上午的时间,志愿者们治疗病人约三十名,无偿投放物资约五百元。可最珍贵的还是,志愿者们那颗为民服务的心。
一次维修,背负着一种使命
脚踩黄土,头顶烈日,团队指导老师从村民家中背着一台电视机前往村部进行维修。他的笑容化为阵阵细风吹进每位学生心中,也吹进了回龙村村民心中。山路难行,村民已经年过七旬,不能将电视机搬到维修点,老师就到村民家里把电视机帮忙背出来。回龙村大多是孤寡老人,舍不得把坏了的东西拿去维修,志愿者来了之后就在维修点排起了长队。热辣的太阳下,志愿者们手上沾满了污渍,汗水如瀑但他们依旧一刻不停地排查电路、维修电器、给村民们讲电器的维护,还在修完电器之后将村民护送回家,
在村民眼里,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学生,我们是让他们脱离贫困的希望,志愿者们背负着这样的责任与使命,在村民希冀的眼光中向未来迈去。
于洪家关人民而言,我们是希望,于我们而言,他们是我们信仰的见证者。6.1公里的距离,将志愿者和村民的故事无限延长,在洪家关这片土地上,我们的故事还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