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首大学先锋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组织建设 | 思想引领 | 团务公开 | 社会实践 | 创新创业 | 校园文化 |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索:
· 校团〔2025〕6号关于举办吉首...
· 校团〔2025〕5号吉首大学2024...
· 校团〔2025〕4号关于开展吉首...
· 校团〔2025〕3号关于转发《关...
· 校团〔2025〕2号关于开展2025...
· 校团〔2025〕1号关于组织开展...
· 校团〔2024〕33号关于启动吉...
· 校团〔2024〕32号关于表彰吉...
· 校团〔2024〕31号关于举办吉...
· 校团〔2024〕30号关于举办吉...

校团〔2025〕4号关于开展吉首大学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工智能+专项赛道的通知

2025年03月04日 15:00  点击:[]

各学院、校部机关单位:

根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最新通知,宣布对赛事赛道设置进行重大调整:取消红色专项、黑科技赛道,新增人工智能+专项赛道,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科技前沿领域。

一、调整背景与意义

一)新增赛道及定位

人工智能+专项赛道将围绕技术赋能产业升级与社会痛点解决两大方向,覆盖大模型、智能制造、智慧农业、AI医疗、智能治理等领域。参赛作品需体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

二)赛道优化逻辑

原红色专项赛道(以社会实践形式传承红色精神)的核心目标被重新定义为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成为贯穿赛事全程的常态化活动。参赛者不再通过独立赛道提交作品,而是需在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中体现红色基因传承,例如:选题方向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中国之治”等组别开展调研(如乡村振兴成果、红色文旅融合案例)成果形式:社会调查报告需结合实地走访、红色教育基地参访等实践经历,强化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性分析。原黑科技赛道(聚焦颠覆性技术探索)部分作品过度追求“概念新奇”,忽视技术可行性或社会价值;与主赛道“科技发明制作类”及新增设的人工智能+赛道存在重复。此次调整强化“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导向,减少纯理论探索,增加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实践性(如芯片设计工具国产化、工业软件替代);赛事优化目标:整合资源,避免赛道重叠,提升作品转化率。

二、赛事细则与备赛建议

一)作品提交要求

1.作品申报书

详细填写作品的基本信息,包括作品名称、作者信息、指导教师信息、作品类别(科技发明制作类,对应人工智能领域)、作品摘要、创新点等。申报书需按照规范格式填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项目证明支撑材料

包括作品的研发过程、技术原理、实验数据、测试结果等证明材料。对于人工智能作品,可能还需要提供算法设计、模型训练、代码实现等详细技术文档。此外,如作品已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需提供相关证书复印件。

3.项目介绍展示材料

制作一份20页左右的PPTPDF版本的项目介绍材料,用于现场答辩或线上展示。材料应包含作品的背景介绍、技术路线、创新点、实际应用效果或应用前景等内容。同时,建议图文并茂,以便更好地展示作品的特点和优势。

4.实物或模型(如适用)

对于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作品,如条件允许,建议提交实物或模型进行展示。这有助于评委更直观地了解作品的技术实现和应用效果。请注意,具体提交材料可能因赛事组织方的要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准备参赛材料前,请务必仔细阅读赛事通知和参赛指南,确保按照要求准备并提交相关材料。

二)政策支持

对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优秀项目可获地方政府孵化资源倾斜。

(三)备赛资源

组委会将联合头部企业发布“揭榜挂帅”命题(如自动驾驶算法优化、AI药物研发模型)。

赛事评审委员会表示,此次调整旨在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顶层设计,推动高校科研从“跟跑”转向“领跑”。通过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引导青年学子解决“卡脖子”难题,如低算力环境适配、数据获取壁垒等。

有意参加人工智能+专项赛道的同学,可在315日前加入QQ群(群号:1037098389),后续相关文件提示及通知将在群内发布。

共青团吉首大学委员会

2025年3月4日


上一条:校团〔2025〕5号吉首大学2024年度团费收缴、管理与使用情况公布 下一条:校团〔2025〕3号关于转发《关于举办第十一届湖南省青年文化艺术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关闭

版权所有:共青团吉首大学委员会

 管理员邮箱:jidatuanwei@163.com

电话:0743-8563619  邮编:4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