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沐风 姚南平 王博) 7月3日,吉首大学“芙蓉学子·湘土青年”文化振兴团队走进湘西永顺老司城村,启动一场特别的文化地图绘制行动。他们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记录与手绘构建,尝试以“地图叙事”的方式重构这座千年古村的文化图谱。老司城曾是彭氏土司治所,历经八百余年,留下祖师殿、若云书院等历史遗迹,也孕育了摆手舞、土司制度等国家级非遗文化。团队成员结合历史与民族学专业背景,在地图上标注古迹、文化点位,并融入村民讲述的传说与风俗,绘制出一张承载“文化温度”的活态地图。
(图为老司城景区旅游全景图 王博摄)
调研中,队员们奔走于接官渡、喻家堡等重点区域,与当地村民和非遗传承人展开交流,采集到大量关于土司制度、节俗礼仪等“口述记忆”。一位七旬老人讲述钦差过渡场景,非遗传承人还原摆手舞仪式,废弃书院前的讲解则唤起村庄教育记忆。团队用笔记、录音、影像还原历史片段,并在地图中加入空间坐标、图文注解,用青年视角勾勒出老司城的文化肌理。“我们不只是画地图,而是在讲述村庄的故事。”一位成员表示。
(图为“湘土青年”文化振兴团队成员采访当地村民 王博 摄)
此次绘图行动,不仅是一场文化调研,也是一堂深入乡土的实践课。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整理资料,推动地图数字化转化,并探索其在研学旅游、文旅传播等方面的应用。吉首大学“芙蓉学子”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纸笔链接历史与未来,正在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上留下青春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