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吉首大学团委、学生会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通讯员 王楚萍)7月12日,吉首大学组织团委、学生会学生骨干前往龙山县湘鄂川黔边区红色教育基地,先后走访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陈列馆、红军医院旧址以及兵工厂遗址,在实地实景中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这一次走访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溯,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图为集体合照)

纪念陈列馆中的时空对话。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陈列馆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文物,讲解员将同学们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在“根据地建设”展区,土地改革时期的分田账本、农民协会的入会名册,见证了红军与群众“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长征出发”展区里,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留守游击队坚持斗争的事迹,让大家感受到革命火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从土地改革到武装斗争,从群众动员到战略转移,每一段历史都彰显着革命者的智慧与勇气。纪念陈列馆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思想的启迪者。在“革命烈士名录”墙前,大家驻足凝视,向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先烈们默哀致敬。

(图为学生骨干参观纪念陈列馆)

兵工厂遗址里的智慧火花。遗址内留存的铁匠炉、风箱及残缺的枪械零件,还原了当年红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场景。据介绍,兵工厂的战士们白天隐蔽在山洞里赶制武器,夜晚冒着风险为前线送弹药,用简陋工具造出了大量步枪、手榴弹,为根据地反“围剿”斗争提供了重要支持。一锤一凿锻造的不仅是武器,更是革命必胜的信念。

(图为学生志愿者讲述贺龙事迹)

红色遗迹中的生命温度。斑驳的土墙、简陋的病床与泛黄的医疗器具静静陈列,讲解员深情讲述了那段艰苦岁月里的感人故事。抗日战争期间,红军医护人员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用草药、土法为伤员疗伤,不少医护人员甚至在敌人突袭时为保护伤员壮烈牺牲。看着墙上“救死扶伤,为革命胜利”的标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

(图为学生骨干参观红军医院)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而红军医院、兵工厂等遗址,则是这部史诗中不可忽视的注脚。通过这次走访,学生骨干们不仅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也找到了与之共鸣的灵魂。未来,学生骨干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以实际行动续写属于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